□黄瑞莉
一周以来,我市气温从三十度左右“跳水”到几度,有市民戏称一周过遍四季,大衣脱了又穿,穿了又脱,让许多成年人都有点吃不消,何况抵抗力较弱的孩子了。
气温忽冷忽热 孩子患慢性咳嗽多
日前,在市医院西区儿童门诊,打开门帘,着实让记者有些吃惊,儿童哮喘、慢性咳嗽门诊室挤着不少家长,牵着、抱着孩子,在门口翘首以待。季节交替之际,气温总是忽冷忽热,儿科一位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近来,看咳嗽、哮喘的孩子较多,门诊量达到每天150-200个,都是呼吸道感染病例。而儿科病房床位使用量,目前也维持在每天70个左右,该医师说,其中6成是肺炎、慢性咳嗽、哮喘,及毛细支气管炎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
孩子咳嗽超4周可能是慢性咳嗽,记者了解到,入院治疗的孩子,尤其患慢性咳嗽的非常多。该医师表示,导致慢性咳嗽发生的原因,排第一位的是上气道咳嗽综合症,第二位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第三位是“感染后咳嗽”。
儿科医师:小儿灌肠治疗不能乱用
问诊中,该医师发现,一些家长给孩子做过灌肠治疗。“除非孩子出现高热时用退热栓,或严重便秘,医院几乎不做灌肠治疗。”该医师说,由于用灌肠治疗,孩子不打针不吃药免折腾,就那么一下,一些家长喜欢这种治疗,导致不管孩子咳嗽、哮喘,甚至腹泻了,还带去“灌肠”的乱象。该医师表示,针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医生会建议孩子口服药物或雾化吸入式治疗,需3个月至1年的恢复期。“感染后咳嗽”完全好也需要4周。但为迎合家长想要的“好得快”,一些诊所普遍使用灌肠治疗,甚至使用超量的抗生素,让一些家长们不慎走进了误区。
“激素可不可怕?可怕,所以一些家长就认为雾化吸入激素治疗既麻烦副作用又大。”该医师无奈地表示,实际上,一次雾化吸入药物中的激素仅100微克左右,而孩子真正吸入的量不超过40%(儿童吸入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安全剂量为每日200~400微克)。孰不知,灌肠用药风险较大,会引起孩子肠道菌群紊乱,特别是抗生素类药物,抑制肠道有益菌而导致腹泻,引起免疫力受损。还可能让肠道感染细菌,甚至发生过敏。该医师担心,使用灌肠治疗的孩子将来肠道疾病发病率可能大大增加。因此,该医师郑重建议家长,不要乱用灌肠治疗,虽省事,但有时候把小病也要整成大病。
孩子咳嗽早看医生 预防最好多通风
“孩子越小,出现重症肺炎、缺氧等风险越大,所以3个月以下的孩子咳嗽要早点看医生。”该医师说,孩子频繁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或咳得越来越厉害,那可能是细菌感染,过敏等原因引起的。咳黄、绿色痰不一定是细菌感染,但如果有发烧等症状,就要早看医生了。
眼下的天像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如何预防孩子呼吸道感染呢,该医师也给了家长朋友们一些建议。“其实最好的消毒方法就是通风。”首先室内要多通风,保持上下午都通风一次,每次半小时为宜。此外不要给孩子过度保暖,合适地增减衣服,并且少去人多的场合。由于近期温差大,呼吸道比较敏感的孩子,应减少其外出机会。
市医院加入“医联体” 孩子在家门口也能请省级专家
记者还了解到,4月3日“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成员单位”在市医院正式挂牌,当天,来自安徽省儿童医院专家团还来到市医院西区儿科门诊进行了爱心义诊服务活动,该专家团包括小儿骨科、呼吸科、儿保科专家教授,及一位“医联体”临床中心主任医师。“几位专家过来不仅在临床上给了我们实际指导,也带来了一些临床经验,此次巡讲还带来了非常丰富的课题。”该医师表示,加入“医联体”后,宁国的孩子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一些省级专家教授的亲临问诊、指导,他们还将和市医院儿科继续合作,让宁国广大儿童长期受益。(责编:石泽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