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日前,记者在部分养老机构采访得知:
被动入院的老人易患心理疾病,八成集中在失独老人群体
健康专家建议:加强沟通和陪伴是舒缓老人心理的有效方法
□ 记者 戚文捷
养老院是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的机构。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胡乐华康养老院了解到,大部分子女对养老院的主要关注点是物质设备。其实,关注养老院物质舒适的同时,老人们精神隐疾和心里健康同样不容忽视。
被动入住的老人易患心理隐疾
华康养老院院长周华明告诉记者:“由于子女外出工作成常态,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已经成为一些家庭的选择。一般来说,主动选择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心态较好,对集体生活能够很快适应,对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便也能够乐观看待;而被动住进养老机构的老人,一般比较消极,适应能力较差,这样的老人普遍存在精神隐疾。”
八成失独老人处于易发人群
周院长认为内心孤独是老人精神隐疾的根本所在:“我们养老院的老人主要分为空巢老人和失独老人两种,据医护人员的观察了解,患有精神隐疾的老人多数集中在失独老人当中,占到近八成之多。他们敏感易怒、情绪低落,久而久之导致情感思维方面情绪波动大,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内心孤独,渴望被人关心,尤其渴望得到子女的关爱。”
丧失信心和缺乏沟通成主因
记者就失独老人精神隐疾情况采访到市真诚服务队副队长桑文海。桑文海表示:“失独老人患精神隐疾易造成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老年人遭遇丧偶后,自身亦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很容易对生活前景丧失信心;另一方面,子女工作繁忙,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之后关心不够,老人自身也不愿过多打扰,从而缺乏沟通,老人会变得少言寡语,沉闷敏感,更不愿意与外界交流。”
相关链接:
改善老人心理健康的方法
那么,养老院老人的心理健康需要从哪些方面改善呢?针对这一问题,记者走访了市中医肿瘤医院,院长邱美华告诉记者:
1、劝导老年人自己进行心理调适
老年人不宜给自己太多的负担或是制定更多的计划和更高的目标,如果精力尚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看护人员需进行心理疏导
养老院看护人员要在必要时对老年人的心理问题给予干预,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多让老年人之间相互交流,减少老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有益于宣泄烦恼,分享快乐。
3、子女应常探望
如果因工作的需要与老年人分居两地,应经常到养老院探望,有孙辈的应多让他们与老年人相聚,以满足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心理需求。(责编:吴明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