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生产一线上的青春赞歌
——记宣城市劳动模范、亚新科公司模具装配工 朱银根
□记者:黄瑞莉
探寻宁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除了一批精明能干的企业家,还有一大批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一线工人,他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去礼赞、去讴歌。在亚新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车工朱银根就是这样一位工人。曾先后4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于2004年、2007年和2009年分别被授予“十大杰出工人”、“宣城市十大杰出职工”和“宣城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但谁知道,串串荣誉的背后,是他二十年如一日,把半辈子的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了每一件产品和每一次技术革新上。
接硬任务 他视生产指令如军令
身材魁梧,皮肤黝黑,脸颊瘦削,眼前这位朴实的汉子就是朱银根了,他一丝不苟地操作着车床。干过车床的人都知道,做车床是件非常辛苦的活,飞溅的铁屑往往把皮肤烫得斑斑点点。刚开始从事车床工作,朱银根不知被烫伤过多少次,可他总是咬咬牙,凉水一冲,又投入到车床加工中。看着他手臂上留下的大大小小的疤痕,亲戚朋友都劝他改行,可他却回答:“工厂待我不错,我在这里受到很多正规的技术和质量培训,这些都是在外面学不到的,做人不能三心二意,要懂得知恩图报”。于是,在亚新科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一线岗位上,他不知不觉中工作了20个春秋。也正是这种朴实信念支持着,他从未违反过工厂的劳动纪律,始终做到产量第一、质量第一和设备保养第一。
作为一线工人,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2006年6月份,工厂有一批重顶需紧急发货,因先期材料耽搁了生产周期,厂部要求必须24小时内完成所有产品。可该产品加工在其车间是瓶颈工序,万分火急之下,该车间管理人员找到朱银根。作为车工组长,朱银根心知这是一件非常难完成的硬任务,可他没有找任何借口,而是将车工组人员做了最精益的搭配,让每一位工人干出最效益的活,让每一个衔接工序都不耽误。在他的带领下,全体员工一夜奋战,凌晨5点,任务顺利完成了,比厂部要求的时间竟提前了2个多小时。没有豪迈的誓言,没有惊天的壮举,朱银根就这般视生产指令如军令,把完成班产任务,保证工厂发货当作了自己的天职,一次次攻克难关,为工厂发展分忧解难。
研发新产品、改进工艺 他不遗余力
在千斤顶工厂朱银根不知不觉工作二十年了,这个工厂的第一代产品就是经过他们的手创造出来的。他还积极投身到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工作当中。他深深地知道,新产品就是工厂的新鲜血液,每一种新产品早日开发成功,早一天投放市场,都会给工厂带来无限商机。因此,每次新产品试制,他总是积极钻研工艺流程,掌握技术参数,保证一次成功,为新产品早日抢占市场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每年经过他的手开发试制的产品很多,每一次他都注入全部热情配合技术人员把产品做到最好,得到技术部门的充分肯定。作为一名车间骨干,朱师傅更是不遗余力积极配合车间领导推进工艺改进工作。每一次工艺改进,其实都会损失少数人的短期利益,但他没有给工人讲大道理,而是身体力行,用自己敢为人先的实际行动来支持领导工作,来带动工艺改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的影响下,该车间工艺改进是做的最好的。20个春去秋来,朱师傅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洒在了每一件产品上。
由于朱师傅车床模具技术好,也有不少的企业向他伸出橄榄枝,但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还是那句话,“做人不能三心二意,要爱岗敬业、忠于企业,要懂得知恩图报”。
十足的工作狂 车间里最受尊敬的人
作为一个老师傅,除了本车间外,认识朱银根的人并不多,因为他从不张扬,“讷于言而敏于行”或是对他性格最好的写照。在同事们眼里,朱银根就是个十足的工作狂,不爱说话,总是闷声不响地干活。但二十年来,他宽广的胸怀,精湛的技术和乐于助人的性格,让他成了车间最受尊敬的人,也成为车间领导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同事们和领导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朱”。
“刚进厂的时候对模具结构这块不太了解,我问朱师傅的问题,他耐心地给我解答。平时他不仅教我模具这方面的知识,还教导我做人的道理,我非常感谢他。”跟“老朱”接触过的,无不为他竖大拇指。“从94年进厂,朱银根老师傅在工作上表现一直非常棒。”工艺质量部经理储新林这样说道,做了十几年车工,朱银根是厂里的技术骨干,积极参与产品改进,在模具维修上,也是尽心尽力。进入模具车间后,在模具改进方面,包括对新项目推进,自动化的工装加固及改进等提了很多建议,为工厂新项目的发展作了很多的贡献。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豪情万丈的语言,朱银根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一线,他倾注的,是一个普通工人对一线的热爱、真诚和心血。望不穿,那宽阔无垠的田野上,他像勤奋耕耘、不求索取的老黄牛,虽满载荣誉,却一如既往埋头苦干、勤勤恳恳,这就是一名普通一线工人的本色。(责编:石泽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