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记先进工作者、市人民医院副院长 文春霞
□记者:邵竹兵
她是一位普通而平凡的白衣天使,是下属眼里认真严厉的领导,是同事身边亲切温暖的老师,是孩子眼中慈爱的母亲,她就是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超声诊断学科带头人文春霞。
立志当一名好医生
文春霞毕业于芜湖卫校,1981年被分配到宁国市人民医院工作。自从选择“白衣天使”的第一天起,她就立志当一名好医生。
“医生”多么高尚而又神圣的职业,不仅可以起死回生,可以解除病痛,还可以给家庭带来希望和幸福。当文春霞踏入卫校的那一刻,她心里就暗暗决定了以后要当一名好医生,更好的为病人服务。她经常告诫自己“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我一定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为那些病魔缠身的患者解除痛苦,让他们享受健康人的快乐。”
为了达到好医生的标准,文春霞不仅制定学习计划,而且经常放弃休息时间,一心扑在工作上,孜孜不倦的从书本上学理论知识,不顾路途遥远向前辈请教,不知熬了多少个通宵,反复做了多少次实验,为的是更快的提升专业技能。为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每天早上班、晚下班,为方便远途患者能得到及时检查,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为给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无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克服一切困难,急诊传呼随叫随到。如今即使行政事物再繁忙,仍不放弃自己挚爱的超声专业,每天坚持提前上班,亲自为患者检查诊断,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
稚嫩的肩膀挑起医院大梁
1984年,基于超声学在医疗诊断上的广泛应用,宁国市医院开始筹划成立超声室。考虑到文春霞刻苦好学、勤于思考并且具有很强的业务和其他综合能力,院领导将筹建超声室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她。这对于刚参加工作还不到三年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加上当时超声学还是医学界一门新兴的学科,根本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借鉴参考,想全面掌握这项新技术难度可想而知。但文春霞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凌云气概挑起了创建皖南第一家超声诊断科室的大梁。
为了尽快熟悉超声波这门新学科,她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有关超声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多次外出学习,在平时工作中不断摸索总结,正是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义无反顾和对新知识如饥似渴的学习热情,她很快掌握了系统的超声诊断学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功夫不负有心人,1985年1月,皖南第一家超声诊断科室在宁国市人民医院诞生了,文春霞也成了该科室的带头人。
“传帮带”让超声诊断技术不断进步
如今的文春霞在业内已是名声鹊起。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拼搏,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医学杂志上发表和国家级、省级会议上交流。参加的“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实验与临床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宁国市人民医院超声学科的创始人、带头人和破格晋升的副主任医师,面对医学界风气云涌的科技创新,文春霞致力于将超声诊断技术不断传承并且发扬光大,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她一方面采取通俗易懂的教学方法,手把手地指导训练;另一方面,她积极带领新人参与到新课题、新项目的研究,与他们共同探讨,指出缺点和不足。与此同时,她还制定了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目标,结合科室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培养超声诊断各专业领域专家型人才,选派多名超声诊断医师先后赴上海、杭州、深圳等具有专科特色的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并适时地安排超声诊断医生参加国际性、国家级、省级新技术短期培训学习。此外,她还成功组织了超声诊断继教班,邀请省内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指导,这些举措有力的促进了宣城市超声诊断学科的发展,如今宁国市人民医院超声科被认定为宣城市唯一医技科室重点发展学科。
只有坚持梦想的人才会成功
“自1999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一直跟随文院长学习,无论是专业技术,还是待人接物,她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她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不求回报,她视每一位同事如亲人,视每一位病人如朋友,几十年如一日,即便是担任副院长从事管理工作,她依然没有放弃超声事业。正是她这种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才能在超声专业上取得今天的成就”市医院超声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我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我的理想是为患者解除病痛,做一名合格的健康卫士。”这是文春霞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这样做,也这样践行着自己的誓言。(责编:石泽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