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黄瑞莉
路过一片黛瓦白墙,笔者第一次踏上了千年胡乐司的土地,早闻这个美丽的古镇,有笔石、奇石,有参天古风杨树,还有万亩的红豆杉。初夏莺歌燕舞的好时节,放下心中纷纷扰扰,一日纵情胡乐司的山水,寻觅古村落迤逦美景。
笔石、奇石 石不能言最可人
日出多时未脱云,小溪流水声还在耳边汩汩,眼前已是胡乐奥陶纪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纪念广场。远远地便看见,纪念碑上宛如行云流水的几个大字,“宁国页岩胡乐页岩”。此处将军岭、滥泥湖,是世界公认的中晚奥陶纪的标准地层,而笔石便是中晚奥陶纪分层标志物,这种古生物化石,因形状似笔而得名。随行的一位尹老师娓娓道来,虽不明所以,观之层层页岩,笔者仿佛已放眼远古奇境。笔石,微小蠕虫状生物,像今天的珊瑚虫一样活着。约五亿年前,脚下这30平方公里的地质遗迹保护区仍是汪洋大海,仅5厘米长的一个个笔石群体,孤独地漂流在远古的海面上。叹时间如神之右手,转眼沧海桑田,眼前已是翠绿青山伴水流,让笔者顿感人生渺渺何其短,不如将眼前美景尽藏脑海。
除笔石,胡乐还盛产各种奇石。走进燕子山奇石馆,踏入义石轩,便被琳琅满目的石头惊艳到了。孰不知,还有一种菊花绽放在水中,便是菊花石,尤以西津河胡乐镇上下河段为最。石不能言最可人,看它们温润饱满,古朴的灰色石身上,一朵朵斑白的菊花开得烂漫,有圆的、椭圆的,花瓣有束状、有放射型,朵朵凹凸有致,莫不是天上仙女散花落石而成?还是当年靖节先生陶渊明釆菊东篱下,菊花落溪附石而就?不由得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西津河日夜不息,它还藏匿着有不少奇石,风格迥异,皆自然造就,美不胜收。国画石,像极了一幅幅水墨画,或峰峦叠嶂,或云蒸霞蔚,凝重磅礴之气,真正妙笔天成。再看景文石,图案包罗万象,疑似泼墨,又似工笔。而宣石体态古朴,鬼斧神工之下,尤像一座座冬日青山,覆盖了白雪皑皑。石之无语,一枚枚美石恰似胡乐司一道道美景,是大自然不羁的思绪,像一个个埋藏在古镇时光里的故事,让笔者叹为观止。
西津河边 古枫杨林里听涛声
回到胡乐司,看西津河穿古镇而过,走在河西街,与河东临岸一片古枫杨林隔水相望,望那苍遒有力的树干撑向了天。天脱了云,湛蓝湛蓝的。走上河上一座中桥,放眼去,桥下宽阔的西津河兀自奔向远方,远方是峦峦青山,远方的远方是故乡。桥上飒飒生风,凉爽至极,收近目光,不远处一座沧桑的老石桥静静伫立,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守着这古镇。桥中间长凳之上,一位村民依桥而坐,布衣草履,临风眺望,像陷在了古镇深深的思绪里。有人说,胡乐司最美还是在雨后,看山青翠欲滴,看河升起水雾袅袅,与两岸白墙黛瓦的老宅相呼应,如一副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尹老师告诉笔者,老桥不久将按古貌修复,还可能恢复一凉亭建筑。站亭上,朝南可遥望麈岭缕缕炊烟、岸柳倒影;向北可看狮子、龙华两山左右屏列、云聚云散。那时,胡乐司百姓又多了一个“坐倚亭台共赏月,品茗举棋同听涛”的好去处。
下桥,桥头一株古枫杨树斜探水面。尹老师说,小时候这里曾是孩子们的乐园,如今成了人们休闲的广场。每每夜幕降临,琴声飘荡林间,树影婆娑下,是游人如织。拾级而上,走到枫杨树“树王”脚下,大概四五个人才能合抱它。粗壮的树身布满青苔、槲蕨,沿树干向上望去,望不见天,是茂盛的枝叶遮蔽了天。一条曲径掩映于古枫杨林中,沿着曲径向林中走去,世界愈发幽静。三十多颗古枫杨树古朴苍劲,生在片片竹林之中,它们姿态各异,展示着罕见的生命力,饱览着古镇苍桑。慢慢地走着,荫蔽的林中有风缓缓吹来,微微的风声,伴着竹叶沙沙作响,还有鸟儿不知在何处婉转啼鸣,竟让人沉浸其中,止步不前。
一万岭上 紫杉香榧共白头
远去一万岭景区,需绕山而行,沿溪而上,颠簸约有二刻,下了车便听得溪流潺潺,映入眼帘的是粗壮的红豆杉树,与同样粗壮的香榧树在溪水边相伴相生。跟很多人一样,穿行在万亩红豆杉中,笔者的切身感受也是“震撼”二字。万亩红豆杉群,这片宁沪杭的“后花园”,像一个古老的梦境,细长、嫩绿的叶子密密地铺满了脚下,红豆杉大枝开展,万树参天,或三五株、或单株,生在广阔的次生林、竹林里,有的好几个人合抱才能围一圈,罕见至极。浓郁的枝叶横生眼前,树形优美动人,灰褐色的树皮裂成条片,片片记载着不为人知的时间。踏叶而行,笔者试想,等到种子成熟时,一树一树深绿色的枝叶中,缀满着亮盈盈、红通通的果实,该是多么惹人喜爱,又是怎样美丽的一片景色呢?
“千枞万杉,当不得红榧一枝桠”,尹老师介绍道,南方红豆杉是优良珍贵树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被誉为与恐龙同时代的古生物化石。不仅观赏性极佳,还是世界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也叫紫杉。而一万岭,1.2万亩的红豆杉群,是华东最大的红豆杉群落。小心翼翼地“之”字形爬上坡,笔者爬到最大的一株红豆杉脚下,一米多直径的古树枝桠丛生,撑开了去,枝上还系着条条红丝带,一株香榧静静伫立着在它身旁,枝叶互相交错,似已纠缠千年。不远处,还有一根不知年岁的蔓藤,碗口粗的蔓藤攀向了红豆杉的高枝。
漫步在千年古镇的山水之间,让人深深流连不舍离去。这不舍,是为笔石、奇石沧桑的呼唤,为古枫杨林静静的等待,还是为万亩红豆杉群执着的守候呢,也许,来过了才有答案。
(责编:吴明昊)
|